【论文关键词】和谐世界理念 和谐社会 和平与发展 体系构建
【论文摘要】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及其实践,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对中国传统外交思维的继承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时局的深度把握,以及对世界采采发展的高度责任感和深刻思考。由于和谐世界理念刚提出不久,还没有形成体系,因此,要加快理论建设、更新思路。以求尽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世界理论体系,服务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历史经验证明,一个有价值的外交构想既要源于对国际关系现实的认识,又要具备对国际关系的反思。‘’马( P1’.l)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西方许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其外交政策结构,权衡“软权力”与“硬权力”的相对重要性。“和谐世界理念”正是中国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增强中国软实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试图对’‘和谐世界理念”进行系统研究,着重探讨理论来源,挖掘其时代背景,再思其体系构建。
一、理论溯源
20p5年9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提出r建设和谐世界的构想。和谐世界理念率先由中国提出,有其深刻的理论渊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源于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和合”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特质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它纵贯整个中国文化发展的全过程,横摄于各个时代的各务实派思想文化之中,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最完善、最富有生命力的体现形式。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包容和仁爱的精神以及和为贵的处事哲学等方面。这些内涵无不包含着和谐、和平的理念,在古代就成为国际关系中处理民族及国家间关系的法则。“和合”思想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往、吸收、融合,也对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今天全球化加速发展,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文化特点与差异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减少摩擦、增加共识,发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显得更为重要。胡锦涛在联合国首脑会议_仁提出“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正是对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和合”思想在全球化时代的必然演化。中国提出这一理念,旨在依此向世界表明,不断发展的中国,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存、共生、共赢的“和合”思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其次,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建国初期,由于面临严峻的国际环境,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把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目标和历史任务。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作为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此后,以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第四代领导人继续坚持独立自卞的和平外交政策,把推动自身和世界的发展放在维护自身安全与世界和平同等重要的地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E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胡锦涛在联合国首脑会议上提出的“和i皆世界”新理念,显示r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外交政策的鲜明特点。既是对我国传统外交政策继承和升华,义充分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的进步性、崇高性和创新性。
再次,是中国对战争灾难的历史记忆与现实反思
美国总统一肯尼迪曾在1969年评论说:“人类必须避免战争,否则的活战争就会毁灭人类。”肯尼迪的这番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战争是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开始而出现的,在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中,出现战争的年数远远超过和平的年数二在核武器时代,一旦爆发核战争,战争的死亡人数将会从每年百万飘升至瘫分钟百万,完全有可能毁灭人类。胡锦涛指出:“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根本前提。没有和平,不仅新的建设无以推进,而且以往的发展成果也会因战乱而毁灭。无论对于小国弱国还是大国强国,战争和冲突都是灾难〔:‑,n正是源于对人类战争灾难以及战后国际关系演变的深刻反思,胡锦涛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构想,指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目标,反映了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寻求发展的愿望,契合了时代主题
第四,是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早在1989年邓小平就曾指出:“中国革命胜利后,一直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政策。’0 Lal c E}ztss}并认为:“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二点时间的和平。这是可能的,我们也正是这样努力的。”川< }uu“人们都讲南北问题很突出,我看这个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曾多次对一些外国朋友讲,这个问题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一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间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贵任。‑ } s J c czar zs}z}此后,邓小平运用马克澎主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站在全球发展的制高点,纵观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幻,根据对世界发展潮流的准确预测,提出了战争在相当长时期内打不起来,和平与发展将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
当今世界,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特别是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给世界和平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同时,中国也清楚地看到,世界上仍存在着诸多不稳定的因素,人类还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只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就能够逐步实现建立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目标。胡锦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理论,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思想,希望通过构建“和谐世界”,使世界各国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团结与合作,为建设世界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世界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时代背景
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孤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严重阻碍了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虽已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霸权主义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退出历史舞台。“文明冲突论”、“单极稳定论”、“人权高于主权”、“新干涉主义”等一系列论调的出现,仍然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现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冷战后积极鼓吹美国治下和平的霸权理论,欲凭借其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实力,企图建立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对持不同理念的国家经常挥以大棒。从科索沃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委内瑞拉政变到朝鲜、伊朗核间题;从邪恶轴心到对中国人权问题的无端指责;在世界各地都能见到美国霸权的影子。正如乔治·索罗斯所批评的:“开放社会承认人们有着不同的观点,谁也不能掌握最终真理,而霸权主义意识形态则断言,正是因为我们比其他国家更强大,所以我们更有道理,因此也更有权力。f6l< ca”因此,如何制约霸权主义,构建有利于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成为国际关系理论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其次.和谐世界理念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国际延伸
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相互关联。如果国内社会失调,对外倡导共建和谐世界就缺乏说服力。因此,内构和谐社会是外建和谐世界的基础;同时,外部环境同样影响内政的建设,和谐的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外部条件。如果我们面临的外部世界总体趋向和平与发展,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就会顺利的进行;相反,如果外部世界不稳定,甚至爆发大的战争,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干扰。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随后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明确提出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后,建设和谐社会就成为国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战略举措。为此,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胡锦涛根据当前国际形势,在总结国内和谐社会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内构和谐社会、外推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理念。从而把我国自身发展与促进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起来,保证了我国治国理念与外交思维的统一,防止了外部事务与国内建设可能出现矛盾;同时进一步明示了我国的外交理念,减少了因不确定因素而引起的误解的可能。
再次,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期望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严重威胁世界的安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早在1980年代,邓小平就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问题,要解决这两大问题,既得要和平,更得谋发展,两者缺一不可。在新世纪、新阶段这一理念仍然适用。近年来,由于某些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造成了新的国家和地区陷人战争漩涡之中。因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恐怖与反恐怖而引发的冲突相互交织;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但这些挑战都改变不了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世界主流的现实。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也总体保持稳定,利益相互交织。同时,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的深人发展也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世界局势仍将保持总体和平、稳定的基本态势。但局部战争、局部紧张、局部动荡仍会持续,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并不和谐。面对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应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协调合作,共同应对挑战,让世界少一些战火,多一些安宁;少一些贫困,多一些富足;少一些对立,多一些合作。“让我们携手合作,共同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努力!”「别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正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基本潮流,符合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诉求。
第四,和平崛起的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盆要力t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目前,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多亿美元,已经发展为世界第四大经济实体、世界工业生产第一大国、世界最大的国内投资国、世界第三大贸易国、世界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吸引国,拥有超过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0综合国力的巨大发展,是中国政府外交心态变化和外交理念转型的基础。由于中国近代以来饱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屈辱事实,人民在看待国际事务时经常有一种抗衡的心态,即“历史上的受害者心态”。这种“受害者心态”妨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发展,中国人民和政府的自信日益增强。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陈有为指出:和谐外交的基础是实力与自信。没有实力,人家就不会跟你搞“和谐”。·一中国抛出上百亿美元采购欧洲与美国的大批客机,对伊朗和印尼进行上千亿美元的能源长远投资,这种运用经济财力资源来推动政治外交关系的情况,是以往中国外交所不可想象的。川有关专家指出:“中国已成为国际矛盾的积极协调者,也是国际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s1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融人国际机制,从现有秩序的批判者转变为有保留的认同者和建设性的融人者。在外交实践中,中国以行动证明自身的努力,通过积极参与制订、修改国际规则,参与国际制度建设,改变当前国际秩序中不合理、不公正的地方。和谐世界理念向世界表明,发展起来的中国,在政治上将会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经济上也会对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回馈。中国始终不渝地把自身的发展与人类共同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三、体系构建
为在世界推进和谐世界理念,使其效能最大化,有必要做出新的尝试。
首先.平要改革外交思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外交机制
中国对外交往的目的与美国不同。美国追求的是利益全球化,向世界推销其硬权力主导下的霸权主义外交政策,试图使世界各国都臣服于其霸权体系下,并压制和打击持不同政见的国家;而中国推行的是和平外交,其目标是塑造中国形象和营造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国际环境,追求“和为贵”的境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应将和平外交提升至战略高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外交体系,使其成为增强中国软实力的强大推动力,以此来践行中国和平外交理念。
“和谐世界理念”是一种新的和平外交思维。它凸现了在一个“无序世界”里,“霸权稳定论”不能一统天下,国际体系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可以说“和谐世界理念”是对当今世界开出的一剂“良药”,体现了新理想主义的精髓,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发展方向,必将在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际上“和谐世界理念”正可以成为构建中国和平外交机制的逻辑起点。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和谐世界理念是国内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延伸。必将有助于改变世界民众对中国发展的一些错误认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有助于我国占据国际道义的至高点,反制美国的民主化战略;有利于遏制“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局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贯彻“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方针。
其次,必须主动出击,利用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影响力、亲和力和吸引力,力促‘,和谐世界理念”在世界流行中国战略文化涵养于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和心理感情。其主要内核—“和合”与“中庸”的思想更是博大精深。“和合”强调“和而不同”与多元共存,崇尚“和为贵”,反对战争和征伐;“中庸”强调不偏不倚、无过而无不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种“中和”内涵决定了中国战略文化的特质和外交哲学本质必然是“和平主义”、“理想主义”和“道德主义”的统一,为和谐世界理念在世界的流行提供了哲学依据。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也造成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保守和内向的倾向,体现在外交领域就是缺乏先人一步的主动出击战略。“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是中国外交的基调,体现了中国外交的口敛以及谦和的姿态,但是这种外交政策在规避一定风险的同时,也给中国外交造成一定程度的被动。
和谐世界的理念虽好,可以说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出路,是世界潮流的发展方向;但是,如果你不去主动向r比界表达、宣传、解释,就有可能被别国错误解读。与其可能被别人错误解读,不如自己主动出击,对原有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中国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出并阐述“和谐世界”的理念就体现了某种改变的迹象。‘但笔者认为力度还不够,不仅是高层领导,学者和民间也要动起来,要通过学术与民间交流来加速这一进程,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强化公共外交来推行这一理念。
再次,积极推动并强化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作用,规范国际行为,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谐的基础,但民主并不等于和谐,要强调建立有效的国际法律和制度,尊重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现代国际法的主要准则,体现在《联合国宪章》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法文献中。它们是体现国际关系民主原则的制度保证。这些准则包括: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等。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国际法基本准则凝聚了现代条件下各国公认的世界民主、平等正义的国际道德。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切实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才能有效保障各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反之,国际关系就会陷人紧张、动荡之中,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就会受挫。
因此,我们强调建设和谐世界,就要严格遵守世界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尽管其基本是由西方主导建立的,体现了大国的观念和权力,但是基本可行、相对合理,我国也从中受益。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在维护的基础上改善、创新,使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同时,促进自际关系的民主化。
最后,树立“新安全观”,构建集体安全机制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两种因素相互交织和相互影响。恐怖主义、金融危机、疾病和自然灾害等成为威胁全球安全的主要因素。历史告诉我们,以军事联盟为基础,以加强军备为手段的旧安全观,无助于保障国际安全,更不能营造世界的持久和平。现实也反复证明,武力不能缔造和平,强权不能确保安全。旧安全观,特别是以美国霸权为主导的旧安全观,是世界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因此,世界各国应该携手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新安全观以互信为本,反对依靠军事同盟和增强军备来保证自己的安全;主张互利原则,反对以牺牲他人的安全来保证自己的安全,追求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和普遍安全;以平等求安全,主张各国加强安全问题.上的相互协作,保障共同安全和世界和平。
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以维护国际安全的高度责任感积极践行新型安全观。首先,把积极调整与改善大国关系放在维护国际安全的首要地位,努力实现大国关系的伙伴化,成功构筑稳定和富有成效的战略伙伴关系网。其次,把睦邻、安邻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的关键,积极寻求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解决与邻国的争议问题。再次,把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与共赢,作为维护国际持久安全的根本措施,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包括区域内的、区域外的,多边的、双边的经济合作,与有关各国共同努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新局面。最后,把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使其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首要途径。
总之,和谐世界是时代与历史发展的自然要求,符合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和谐世界理念初出茅庐,仍有许多鱼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中国需要对和谐世界理念进行新的探索。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和谐世界体系,是提高中国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之举。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