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应对公民道德危机的对策思考
摘要: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公民道德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党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一直都在提倡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但是在当代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已蔓延至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而深刻的道德危机。在多次由于道德问题而引发的社会事件轰炸之后,挽救社会道德越发刻不容缓。我们应该紧抓各项应对道德危机的措施,让公民道德成为我们身边永远鲜明的旗帜。
关键词: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传统道德观念 道德危机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统美德的继承,是对党在长期的革命和改革过程中优良品质的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党中央更鲜明地提出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深刻揭示了道德建设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对道德危机的必要性分析
2001年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从颁布开始就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各地各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纲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公民的道德素养是社会道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体现。加强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过去十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已深入人心。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已成为建设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指标。但随着各类自然灾害、食品安全、交通事故的突发,公民的道德水平下降问题越来越被社会所关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助人为乐,尊老爱幼”这些土生土长的传统观念,在公民心中越来越淡薄。
三聚氰胺事件;汶川大地震的“范跑跑”;真假华南虎;金缕玉衣造假案等事件一再将道德一词推到公众眼前。最近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更是让道德一词登上了风口浪尖。2006年10月13日,广东佛山某五金城内一个2岁的小女孩王悦相继被两辆车碾压。7分钟内,确切的说是387秒,18名路人经过但都相视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小悦悦被送到医院抢救,10月21日零时32分,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小悦悦离世。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意识教育,致使国人原本所剩不多的道德逐渐丧失,随之激活的是“事不关己”的小农意识。有数据显示到2007年底,全国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已有20多个,其中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人口已达2000多万人。社会学家说,中国已进入“陌生人社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彼此独立,处于一种“连接但不黏着”的状态。利益维系着人际关系,致使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增加了社会的运行成本,也让人的情绪负面化。一方面对陌生人处处提防,另一方面抱怨“人性冷漠”;一方面指责他人“麻木不仁”,另一方面又提醒亲人朋友遇事少“出头”。人们多寄希望于“躲得起”,自己别出事,别人出事时别让自己碰上,“相安无事”就是“大吉大利”。人性私欲,如同打开的潘多拉盒子,一发不可收拾。如今,道德滑坡已蔓延至当下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正面临着一场严峻而深刻的社会道德危机。
庆幸的是小悦悦事件就像子弹正中人心,让人们感觉到一种心痛,这至少说明我们良心未泯、道德未死。从目前的反思力度来看,社会舆论已经完成了一次道德启蒙。我们不断告诉自己,一旦遭遇类似事件,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理应担负起我们的道德责任。我们应让反思更具体化,从观念层面落实到实际行动,社会公德的建立需要社会群众的共同努力。
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应对公民道德危机的对策思考
(一)让社会各界都成为道德教育的参与者
公民道德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社会各界都要积极支持并参与。扩大宣传力度,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坚持求真务实,从最基本、最基础的事情做起,着眼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弘扬,使人们的道德素质得到切实提高。
(二)让良好的社会氛围成为助人为乐的摇篮
之前网络上疯传北大校长的一句话“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一句话温暖的不止是北大人的心,更是无数人民群众的心。这说明在中国,良心并没有泯灭,道德也没有沦丧,说明在中国尚有很多人愿意去助人为乐,想要去弘扬传统道德。助人为乐这一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需要一个好的成长摇篮,良好的社会氛围让人们认为助人为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在周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生活中如果再遇到需要帮助的事情,一定会多了很多挺身而出的活雷锋,少了不少冷漠旁观的看客。助人为乐这样的传统美德也将在我们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三)让法律调控为道德行为提供有力的保障
法律要为人间正义和公民道德保驾护航。道德是几千年来约定俗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具有强制性也不具有约束力。因而法律便成为保障道德滑坡的有力武器,在道德即将沦丧的时候,法律可以力挽狂澜。我国现在的法律条款,很明显可以看出惩恶不足,扬善无力这些字眼。小悦悦事件包括之前纷纷扬扬的老人倒地无人敢扶事件,南京彭宇案,天津许云鹤案等都说明助人为乐反被诬陷,深深地伤害了见义勇为者的心。所以,法律更要健全,对那些敢讹者必严惩,切实保护群众见义勇为的行为,为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延续最炽热的火种。
世界上从没有理所当然的雷锋,真正好与坏的判定权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道德仍在心中,关心别人就是关心自己。让我们拒绝冷漠,传递微笑和温暖,救赎麻木的灵魂,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反思小悦悦事件,道德唤起之后是公民培育》——南方都市报社论
[2]《道德集结号》——天涯观察第404期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