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通信传输安全问题探析

作者:赵亚辉时间:2014-10-21 09:21:17  来源:www.ksfbw.com  阅读次数:980次 ]

铁路通信传输安全问题探析

 

/赵亚辉

 

摘要:铁路系统中通信与信号传输是保证铁路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近年来铁路系统的发展使通信与信号传输向指挥、控制、通信、及信息处理全面化功能性转换。然而其自身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也为铁路通信安全带来一定威胁。本文首先说明了铁路通信传输特点,然后分析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最后详细阐述强化铁路通信传输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 通信传输 传输方式 安全监测 

 

铁路通信传输特点

 

1.1 信号传输可靠性高

 

传统轨道电路通信信号传输可靠性没有充分保障,是由于传统轨道电路采用信号单向传输方式,发送者只负责信号发送,无法确定接收者是否收到。且作为通信信号传输介质的铁轨又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新型通信传输系统实现了双方信号互通,因此可进行双向通信,另外相当多的保证技术可有效保证信号传输可靠性,使铁路通信传输既实时又安全。

 

1.2 铁路信息信号传输效率相对较高

 

我国当前主要依靠数字化通信技术进行铁路信息和数据传输,数字化技术不仅能传输大量数据信息,还能实现移动自动闭塞信号传输,且随列车运行,这种移动自动闭塞也会自然移动,还能自动变化其分期长度。这既能实现列出信息数据安全高效传输,又能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性,大大提高信息信号传输效率和列车运行效率,可谓一举两得。

 

 1.3 信息信号传输量大

 

传统轨道电路系统由于采用铁轨传输,导致信号传输数据量偏小且速度慢。随着我国铁路列车速度和密度空前提高,列控信号自然也呈现迅猛增加态势,短时间内大量信号安全传输变得尤为迫切。此时,通信网络优越性一览无余,其能满足列车控制对信号传输严格需求,此外,通信网络优越性还体现其能提供包括媒体信息在内许多其他信息,有效实现列车与地面双向通信需求。

 

铁路通信传输安全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通信传输系统运行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如:有些铁路工作人员,在日常施工、维护过程中,没有遵守安全准则,甚至违背铁路相关制度操作,常会存在安全隐患。久而久之,一些布局不合理的地方会造成更大麻烦,甚至可导致整个通信安全运输系统瘫痪 。 

 

2.2 设备质量因素

 

通信设备是铁路通信传输硬件基础。铁路点多线长,设备分散、线路分歧点多、组网难度大。若质量不过关,运输安全从根本上就无法保证。相关设备必须严格检测质量,才能使用,否则会造成难以估量损失。

 

同时按照地理区域特点,可考虑尽可能采用同一厂家设备,便于维护。当然,有时硬件会出现不稳定情况,这样很难获得精确数据。如拿光缆来说,如遇到火灾或短路,或恶劣天气影响,会引发不必要麻烦。

 

2.3 雷害因素

 

铁路通信安全还需注意防雷。铁路防雷系统是雷击发生时,雷击放电诱发雷击电磁脉冲过电压和过电流,经站场电源系统、通信传输通道、接地系统及建筑物直击的雷电防护系统,多层次综合防护。由于我国铁路所处地理位置决定雷害易发,铁路地段应做好多级防雷系统设置和保护线接地工作,采用专用防雷保安单元,设备层设置必要装置,更好满足防雷要求,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强化铁路通信传输安全对策

 

3.1 合理选择通信传输方式

 

从目前通信传输技术可看出,铁路通信传输方式上可选有线传输,也可选无线传输,结合实际情况,两种传输方式应用各自存在优劣势。

 

1)无线传输方式通过无线中继进行数据信息传输,不仅可满足数据信号和信息长距传输需求,且信息传输容量也相对较大;同时无线传输系统还有建设快、维护简便优点,经济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有很大优势。但如换个角度来看,此种方式存在抗干扰不足情况,极易受频率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在实际运用中保密性和稳定性较低。

 

2)有线传输方式在长距离传输中有较高保密性、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信息传输容量也相对较大。但有线传输方式建设费用相对较高,且建设系统需长时间。另外建设有线传输系统时需做出传输介质选择,目前传统传输方式中电缆传输介质相对成熟,可在抗干扰能力方面较差;而新型光纤传输介质却具备不可比拟优势,其具有传输耗能低、带宽大、抗电磁干扰能力强、信号传输质量高、继距离长等优点。

 

因此,从铁路系统运行安全性考虑,无线通信技术还未成熟时,可选稳定性高安全性能好的有线传输方式。如选择开放性传输系统,应根系统实际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安全设计和规划。

 

3.2 开放性传输方式安全性设计

 

开放性无线传输系统运营中,易受病毒、黑客等外部信息入侵,且系统本身存在硬件设计错误或个别元件失效的影响,系统出现内部故障。所以在系统设计中,技术人员应设置网关,从上层传输入手直接拦截掉不安全信息,使不安全信息无法进入铁路系统,从而在确保网络运行独立性基础上,保证通信活动处在安全环境中进行传输。

 

另外开放性传输系统存在多种可测和不可测影响因素,技术人员应对故障安全技术和故障排除技术进行有效账务,并列举出干扰因素和故障模式,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故障检测和排除,确保系统可在稳定状态中安全运行。

 

3.3 建立安全监测机制

 

为更好地保障通信安全,全方位安全监测机制不可或缺。构建铁路通信安全监测机制是为远程实时监控各个站点安全状况,及时提醒维护人员所存在安全隐患。监测人员应对各种隐患保持警惕,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及综合网管系统,对重点处所、重点设备制定相关方案,严密监测,并对相关数据加以仔细分析,及时反馈数据,科学判断设备是否有安全隐患,从源头上杜绝通信传输问题发生。总之,安全监测机制是铁路通信传输安全有力保障。

 

3.4 强化培养安全意识

 

随着通信设备不断发展更新,靠先前的知识是远远不行的。铁路主管部门应建立与通信发展相辅相成的机制,注重安全意识培养和强化教育。通过各种措施,如岗前培训、岗中带班、岗后总结、专题轮训等,提高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形成严格标准、遵规守纪常态化、全员化。

 

参考文献

 

[1]张艳辉.关于铁路通信网光纤传输安全及其保护措施分析[J].信息通信 ,2013(03).

 

[2]刘小强.有关铁路通信传输安全问题的若干思考 [J]. 中国新通信 ,2012(09).

 

[3]魏强.浅谈铁路通信系统接入网工程技术[J]. 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2011(06).

 

作者单位

 

中铁七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快速论文发表网(www.ksfbw.com)本中心和国内数百家期刊杂志社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帮客户代发论文投稿.

投稿邮箱:ksfbw@126.com
客服Q  Q: 论文发表在线咨询82702382
联系电话:15295038833

本站论文资源均为来自网络转载,免费提供给广大作者参考,不进行任何赢利,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广告推荐

文章评论

共有 0 位网友发表了评论

阅读排行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